《湿地公约》(Convention on Wetlands)全称为《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是1971年在伊朗拉姆萨尔签署的全球首个专注于生态系统保护的国际公约。该公约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为核心目标,强调湿地作为「地球之肾」在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和生物栖息等方面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截至2023年,全球已有172个缔约方,指定了超过2,400块国际重要湿地,覆盖面积达2.5亿公顷。公约通过定期缔约方大会、科学委员会和技术标准制定,推动跨国协作的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在ESG实践中,湿地公约框架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了明确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标准。例如,遵循公约指南的湿地修复项目可纳入生物多样性抵消机制,帮助矿业、基建等行业实现「无净损失」承诺。国际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近年发行的蓝色债券中,部分资金专项用于公约名录湿地的生态修复,体现了ESG投资与全球环境治理的深度协同。延伸阅读推荐《湿地公约履约指南》(Ramsar Convention Secretariat, 2016),该书系统阐释了公约的技术规范与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