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清洗(Social Washing)是指企业通过表面化的社会倡议或宣传活动,刻意营造对社会负责的假象,而实际上并未在经营实践中落实实质性改变的行为。这种现象类似于环保领域的「漂绿」(Greenwashing),本质上是将社会责任作为营销工具而非经营理念。典型表现包括高调宣传边缘性慈善捐赠却回避核心业务的社会影响,或是发布充满理想色彩的ESG报告却缺乏可量化的改进承诺。
在ESG投资领域,识别社会清洗已成为专业分析的重要环节。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在IFRS S1准则中明确要求企业披露「实质性」社会议题,正是为了防范此类行为。实务中,投资者可通过三重验证法——即对比企业宣传、实际投入与社会影响数据——来评估其社会承诺的真实性。当前,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已将反社会清洗条款纳入立法,要求企业披露慈善支出与主营业务社会风险管理的资金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