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丧失风险?

生物多样性丧失风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导致的物种灭绝、生态系统退化及遗传多样性减少的可能性,这种风险对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稳定性构成严峻挑战。根据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定义,生物多样性包含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其丧失往往具有不可逆性。工业革命以来,物种灭绝速率已超出自然背景水平的百倍以上,主要驱动因素包括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过度开发、污染及外来物种入侵等。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红色名录系统将物种受威胁程度分为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等九级,为风险评估提供了科学框架。

在ESG实践中,生物多样性风险已被纳入自然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NFD)的核心指标体系。金融机构开始要求企业披露其在敏感生态区域的经营足迹,食品、制药等行业则需评估供应链对关键生物资源的依赖度。2022年通过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明确要求大型跨国企业在2030年前披露生物多样性影响,这促使企业开发基于遥感技术的生态足迹监测工具,或采用国际通用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如InVEST模型)量化运营对生态系统的扰动。值得关注的是,生物多样性风险与气候变化存在双向反馈机制,例如森林退化既加剧碳排又削弱物种适应能力,这种协同效应正成为ESG整合分析的新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