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是指支持特定人口或经济活动的资源消耗和废物消纳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土地和水域面积总量。该概念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威廉·里斯(William Rees)及其学生马西斯·瓦克纳格尔(Mathis Wackernagel)于1990年代提出,通过将人类需求与地球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进行量化比较,揭示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占用程度。生态足迹的计算涵盖六大类生物生产性土地:耕地、牧草地、森林、渔场、建筑用地以及吸收二氧化碳所需的林地,其计量单位通常采用全球公顷(gha)。
在ESG实践中,生态足迹分析已成为评估机构可持续发展绩效的重要工具。企业通过测算运营过程中的资源消耗,能够识别生态效率改进空间,制定碳减排策略,并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建立实质性关联。近年兴起的生态足迹标签(如食品行业的碳足迹标识)和生态债务债券等金融产品,正推动这一指标从理论评估向市场化应用转化。延伸阅读推荐瓦克纳格尔与里斯合著的《我们的生态足迹:减少人类对地球的影响》(Our Ecological Footprint: Reducing Human Impact on the Earth),该书系统阐述了方法论及其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