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复垦是指对因采矿、建设等人类活动而遭受破坏或退化的土地,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进行系统性修复,使其恢复生产功能或生态功能的过程。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中叶的矿业环境治理实践,现已发展成为包含土壤重构、植被恢复、水系整治等技术的综合性生态修复体系。在ESG框架下,土地复垦既是环境责任(E)的重要体现,也关乎社区关系(S)和长期资产价值(G)。
现代土地复垦已从单纯的地形整理发展为融合生态学、土壤学和景观设计的跨学科工程。以内蒙古草原矿区修复为例,通过表土剥离保存、微地形塑造和本土植物群落重建,实现了95%以上的植被覆盖率恢复。国际采矿与金属理事会(ICMM)的《土地复垦指南》建议采用「边开采边复垦」模式,这种实践不仅能降低后期修复成本,更被纳入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DJSI)的评估指标。延伸阅读推荐胡振琪教授所著的《矿山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科学出版社,2020年),该书系统阐述了土地复垦的技术路径与ESG价值转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