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污染是指塑料制品在环境中不可控地积累,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这些塑料废弃物通常以微塑料(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或大块塑料的形式存在于海洋、土壤和空气中,其难以降解的特性导致长期滞留于自然环境中。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数据,全球每年约有1100万吨塑料进入海洋,预计到204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近三倍。塑料污染不仅破坏生物多样性——如海洋生物误食或缠绕致死,还会通过食物链将有毒物质传递给人类,并加速气候变化(塑料生产占全球石油消费量的6%)。从ESG视角来看,塑料污染治理涉及环境责任(E)、供应链管理(S)和循环经济技术投资(G)的多维整合。
在实践层面,ESG投资者正通过塑料信用机制(Plastic Credit)支持废弃物回收基础设施,如荷兰的Plastic Bank项目将塑料垃圾转化为货币价值。跨国企业如联合利华则承诺2025年前实现塑料包装100%可回收,这要求研发生物基材料与优化产品设计。中国”禁塑令”等政策也推动着可降解塑料产业的技术迭代,相关ESG基金近三年年化收益率超过12%。值得关注的是,海洋清理系统(The Ocean Cleanup)等创新方案正将环境修复转化为可量化的碳信用资产,为ESG产品开发提供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