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环境、社会与治理)是一种评估企业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表现的综合框架,涵盖了企业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的表现。这一理念源于对传统财务评价体系的补充,强调长期价值创造与风险管控。ESG投资已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显学,据全球可持续投资联盟统计,2022年全球ESG资产管理规模已突破41万亿美元。
绿色就业机会特指在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产生的新兴职业岗位,其核心特征是直接或间接促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这类岗位分布于可再生能源、能效提升、循环经济等领域,既包含光伏工程师等专业技术岗位,也涵盖ESG咨询师等新兴服务类职业。国际劳工组织预测,到2030年全球绿色就业岗位将增加2400万个,成为后疫情时代最重要的就业增长点。
ESG与绿色就业的内在联系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ESG投资催生了对绿色技术和服务的人才需求;其次,企业ESG绩效的提升需要专业人才支持;最后,绿色就业本身即是ESG社会维度的重要指标。在中国”双碳”目标背景下,这两个领域正形成良性互动——2023年中央财经大学研究显示,我国ESG相关岗位年增长率达35%,其中新能源行业人才缺口超过100万。
对于从业者而言,把握ESG与绿色就业机会需要构建复合型知识体系。除传统专业技能外,还需掌握碳核算、ESG评级方法论等工具,并理解TCFD、SASB等国际披露框架。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的《中国绿色就业发展报告》指出,具备”技术+ESG”双重背景的人才薪酬溢价达40%,这反映出市场对交叉型人才的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