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环境、社会与治理)是一套评估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框架,涵盖企业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的表现。它超越了传统财务指标,通过量化非财务因素来揭示企业的长期价值创造能力与风险抵御水平。环境维度关注气候变化、资源利用和生物多样性等议题;社会维度涉及员工权益、供应链管理和社区关系;治理维度则聚焦董事会结构、商业道德和股东权利。近年来,ESG已成为全球投资决策和监管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科学碳目标倡议(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SBTi)是由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联合发起的国际框架,旨在为企业提供符合气候科学要求的减排目标设定方法论。该倡议要求企业制定的碳中和路径必须与《巴黎协定》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5℃内的目标保持一致,并通过设定短期(5-10年)和长期(2050年前)的量化减排目标,推动系统性脱碳转型。截至2023年,全球已有超过4000家企业通过SBTi认证,覆盖制造业、金融业等高碳排放行业。
在实践层面,ESG与SBTi的结合正在重塑企业战略。领先企业通过将科学碳目标纳入ESG报告体系,既满足了投资者对气候信息披露的需求,又实现了减排行动的可追溯性。例如,某跨国消费品集团通过SBTi认证的减排方案,在供应链环节创新性地采用生物基原料,该项目同时提升了其ESG评级中的环境得分。这种协同效应也催生了碳核算软件、绿色金融产品等新兴市场,推动ESG从评估工具向价值创造引擎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