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是一种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企业战略和投资决策的框架体系,其核心在于通过环境责任履行、社会价值创造和有效治理结构三个维度,重新定义商业价值与社会效益的共生关系。这种评估体系超越了传统财务指标,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系统考量其对自然生态、员工权益、社区发展等多元利益相关方的影响。
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Stakeholder Capitalism)作为ESG实践的理论基础,突破了股东利益至上的传统范式,主张企业应对包括客户、员工、供应商、社区乃至环境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承担长期责任。该理论由世界经济论坛于2020年在《达沃斯宣言》中正式提出,强调企业应建立包容性价值分配机制,通过ESG绩效的持续改进,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协同增长。
在实践层面,ESG与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的结合催生了诸多创新模式。例如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的标准体系帮助企业量化非财务绩效,主权财富基金则运用ESG筛选机制调整万亿级资产配置。中国企业近年推行的「双碳」目标承诺、乡村振兴专项债券等实践,正是这种理念在本土化场景中的典型应用。值得注意的是,麦肯锡2022年研究显示,ESG表现优异的企业资本成本平均降低10%,这印证了责任投资与财务绩效的正向关联。